“亲爱的爸爸妈妈,你们好吗?”一句暴露年龄的歌词,一句泪点过低的歌词,唱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。
1994年,著名音乐人李春波凭着《一封家书》走红,就是因为听众深深的共鸣。牛年的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。调查显示,超过一半的异乡打工人选择服务抗疫大局,留在当地过年。不能回家看望父母、儿女、伴侣、亲人,怎样才能一解乡愁?打电话、视频聊天之外,家书有着特殊的仪式感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把慢时光、窖藏的回忆、从容沉淀过的情愫留给家庭,或许更能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。1月31日,沈阳日报、沈阳晚报、指尖沈阳APP联合著名音乐人李春波推出“‘牛’在辽宁过大年一封家书解乡愁”征集活动,一封封暖暖的家书将在这个不一样的春节,慰籍远方亲人的心。
今年春节不一般,全国已有超25个省份倡导“就地过年”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人说,在大部分异乡人心里,都有两个折叠的生活空间,一个是辛苦奋斗想要扎下根来的一二线城市,另一个则是宁愿跨越山河也无法割舍的“返乡情结”。
腊月已至,年味渐浓。春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和情感的节日,也是人员迁徙规模最大的时段。走过了非同寻常的2020年,相信很多人都有返乡探亲的渴望。但是,今年春节特殊:国外疫情加速蔓延,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,出行无疑加大疫情传播风险。
截至目前,全国已有超25个省份倡导“就地过年”。其中,辽宁省也向广大群众发出倡议,倡议全省广大群众就地过年,少出行不离辽。面对春节这个传统民俗中最重要的团圆节日,为了自己、家人、亲戚朋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“就地过年”成了不少人的选择。
全网征集《一封家书》,老乡李春波倾情献唱全新版本
疫情让我们的春节和往日新春有了不同,但阖家团圆、期许幸福美满的美好心愿仍将跨越千山万水。不能回家看望父母、儿女、伴侣、亲人,怎样才能一解乡愁?从即日起,沈阳日报、沈阳晚报、指尖沈阳将联合著名音乐人李春波推出“‘牛’在辽宁过大年一封家书解乡愁”征集活动,不管您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,还是选择留守在工作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,或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学子,我们呼吁您拿起手中的笔,给远方的家人写下心中的牵挂和祝福。
“亲爱的爸爸、妈妈,你们好吗?我在北京挺好的,爸爸、妈妈不要太牵挂,虽然我很少写信,其实我很想家……”怀旧的歌声总能让我们想起对家的思念,对父母的牵挂。
为助力本次活动,作为活动联合发起人的李春波将深情演绎的新版《一封家书》,并将赋予这首经典歌曲以全新的时代内涵。
对于家书的意义,李春波说:“即使疫情阻隔了我们回家的进程,却阻隔不了我们对家和家人的思念。作为一名沈阳人,我们都是远在他乡的游子,这个春节不能回家看望父母、儿女和亲人。但我们知道,心安之处即故乡,只要相互守望,就是最好的陪伴。我们更知道,就地过年也是一种付出,这种付出同样会被岁月铭记。疫情让这个春节不一般,但阖家团圆、期许幸福美满的心愿将跨越千山万水。一封家书抵万金,它会带着我们的期盼与思念,慰籍远方亲人的心。”
是的,一封家书,纸短情长;一封家书,道尽思念;一封家书,陪你过年。感谢每一个过年不回家的你,待春暖花开时再相见,我们的拥抱会变得更温暖!
家书,是流淌在笔尖最深的思念,是简简单单的幸福,不经意间就让人泪流满面。
一封家书抵万金,我们诚邀留辽过年的您写上“一封家书”,传递一个声音,“我在辽宁挺好的!”征集到的家书和祝福图片,将择优在沈阳晚报、指尖沈阳发布。我们也期待您拿起手机,给远方亲人以及对家乡说句心里话并录制成小视频,这些视频我们将剪辑成MV在指尖沈阳APP、帅正APP、抖音等沈阳日报全媒体平台上播放。
一、征集时间
即日起至2月7日。
二、征集对象
全网征集,所有人均可参赛。
三、家书形式
文字:书信、散文、随笔或诗歌均可,500字内。
图片:将想要说给远方亲人心里话写在A4纸或纸板上,手持纸板在所在地地标拍摄横幅照片,格式为“我在XX(填所在地名称)挺好的,随后切入祝福正题,可自由发挥,例如:我在沈阳挺好的,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。
四、投稿方式
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活动(加二维码)
五、说明
请参赛者注明本人真实身份、联系方式。
六、成果运用
家书将择优在沈阳晚报以及指尖沈阳APP上发表,作品要求原创,且作者须对自己作品的真实性负责。
点击下图开始书写你的一封家书吧,为你爱的人传递一声问候、一份思念▽▽▽
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吕佳 摄影 王勇
编辑: 赵丹玚
责任编辑: 白昕
阅读数: 0
{{ article.sysDisTopic }} {{ article.title }}
{{article.sysDisTopic}} {{article.title}}